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天坛王屋山圣迹序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一
国家保安宗社。
金箓籍文。
设罗天之醮。
投金龙玉简于天下名山洞府。
谨按道藏龟山白玉上经。
具列所在去处。
十大洞天内一王屋山
清虚小有之洞。
周回万里。
洛京西北王屋县
仙人王真人治之。
传曰。
黄帝于元年正月甲子
列席于王屋山
清斋三日
登山至顶。
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
遂敕王母降于天坛
母既降。
黄帝亲供侍焉。
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
召九天元女。
授与破蚩尤之策。
黄帝依命。
蚩尤于冀。
天下乃无不克。
海内安然。
王母遣西方白虎之神。
黄帝元羽之衣。
乃命帝会于孤竹之野。
帝钦命斋戒。
严驾而行。
既至孤竹。
见空中千乘万骑。
或有了髻青衣童子数百人。
或五䌽羽服。
或乘飞龙。
或乘飞虎。
或乘鸾鹤。
或执珠幢锦伞霓旌绛节。
或持如意九曲几。
及前后歌舞妓乐。
不可名状。
俄见宝车一乘。
驾五色斑龙九头。
上有羽盖九重。
中有仙女一人。
衣黄裳。
戴金冠。
隐隐而至。
右侍从有仙童一人。
谓帝曰。
西王母也。
帝接至。
母令仙童二人命帝坐。
贺帝曰。
圣躬安。
天下宁矣。
久即戎事。
得无劳乎。
帝谢曰。
赖上帝厚恩。
圣母谕教。
得宁天下。
岂敢称功乎。
母乃命饮。
筵上花果樽罍。
器皿光赫。
大小各异。
而不能辩其一焉。
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
歌罢。
母赐帝茹芝数枚。
食之不饥不渴。
又赐修真七昧之书。
授讫。
母冲天而去。
后三载。
八月一日
母遣西方白虎之神为使。
黄帝
时在大隗山受母命。
帝即斋戒至洛阳
帝自白波涉渡。
王屋
清斋三日
登山。
八月十五日
至顶上祝香祷焉。
俄而西方天香馥郁。
自天而下。
遍闻山谷。
青鸟先至。
帝曰。
阿母降矣。
俄而见空中千乘万骑。
一如孤竹之仪。
既降天坛
帝列席下。
见仙众羽服冠简。
环佩履舄。
帝乃频顾之。
母曰。
帝何为哉。
帝曰。
恐左右不谨。
母曰。
帝何不实耶。
帝乃实对。
母曰。
天上之服。
非人间之有。
此衣非朝礼星辰国王父母。
不可服焉。
帝曰。
朕南面承尊。
不敢以羽衣赐人臣。
母曰善。
羽衣不拜帝王者。
自此始也。
帝欲设食。
母止之。
谓帝曰。
吾之仙众。
不饥不渴。
岂欲造人间之馔乎。
王母戒帝曰。
设欲供养神仙上界星辰日月。
但择吉日。
筑坛场。
设净席。
布香灯花果而已。
如无。
用清水药苗代之。
馀皆不可。
言毕。
王母赐帝碧霞之浆。
赤精之果讫。
王母冲天而去。
自此每年八月十五日
四方善士云集于此山。
此日亦系清虚宫中孝校功行仙籍于此山也。
又真诰云。
元帝时命四海龙神所修天下十大洞天。
用疆鼓之石。
重重相謺。
于此尚存焉。
又上方院者。
即上访院也。
轩辕黄帝访寻四山。
故曰上访院。
司马承祯改作上方院焉。
唐睿宗皇帝时
玉真公主金仙观修道。
今即灵都观是也。
帝幸真元金仙二观。
西京相对。
元武门。
渡大河至东章村。
为之曰东章驿。
敕东济源县南河清县西邵源县北阳城县四县界分巡护金仙贞元二观。
王屋山轩辕黄帝后。
至晋南岳魏夫人。
上帝迁号。
敕小有洞主王子登下教魏华。
存于小有清虚宫中。
四十七真受学道毕。
南岳灵官仙众。
自清虚宫迎夫人赴南岳衡山司命之任矣。
盖天地不言。
须凭集文籍。
开示古传实迹。
今录圣境。
真元混沌未分。
道气包含妙本。
阴阳既判。
真形出见。
元经著为图经。
俾来者知所自云。
天坛王屋山圣迹记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四
盖闻天元设象。运日月以璇衡。
地道纲维。布山河而列政。
王屋山者。在洛阳京北百馀里。
黄河之北。势雄气壮。
冈阜相连。高耸太虚。
倚悬列宿。西接于昆邱。
东连于沧海。谨按龟山白玉上经曰。
洞天周回万里。山水之源。
图经曰。上则接于昆邱。
下即侵于蓬岛。最高者首名天坛山也。
黄帝内传云。为之琼林台。
真诰云。琼林者。
即清虚小有之别天也。其下即生泡济之水。
中有水芝。人得服者长生耳。
黄帝上台。见一级高可及二丈许。
下石二级。高可七十尺许。
四方壁立。皆造化融成。
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元女西王母
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
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
其上多石。可生草木。
实为五岳四渎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神仙朝会之所。每至三月十八日及诸元会日。
五更之初。天气清明
辄闻仙钟从远洞中发。寥寥之声。
清宛可入耳。将日出
则日气炯炯。可以见生死之情状。
观天地之变化。当晓时分别之际。
则闻仙鸡报晓。往往飞栖下地。
象小于家鸡。其毛如雪。
又坛心有石灯台。四门。
中高可丈馀。制造甚奇。
镇于洞天。诸元会日。
灵山真圣皆朝会坛所。考校学仙之人。
及世间善恶籍箓之案。是日往往则阴云蔽固。
竟日方散。是日有道之士。
学修仙之人。投简奏词。
醮谢其下。坛隅有造石灯台小碣记云。
天宝八年新安公使内使宫围令符筵喜因为国为民醮坛置。
碣阴刻卢仝高常严固。至太和五年
凡字缺损。坛心高突。
秀出偫峰。每日初出。
影西度。掩西方山脊。
亦可及千馀里。上无飞鸟。
风若松声。太虚中孤危而四面无碍。
人立于上。冲和血气。
状如勇心直胫而立。目视历历。
亦可自辨其形影。似凭高眺远。
飞越崖谷。长天未晓。
身若浮萍。又如精气所乘。
飙不得落。此果乃真仙游行之所也。
心若不志。销烁其精魂耳。
似有怖惧。凡有道之士。
身若轻举。天明日朗。
则夜闻人语笑之声。或箫鼓奏于其上。
又坛西有悬泉。名曰太一泉。
其水味甘如醴。其泉水流如线。
落在石㪷中。深可数尺。
千人饮之不耗。经年不汲如故。
次西一石岩。名曰黑龙洞
洞上半崖。高数十丈。
有一洞。深二丈许。
正射西北天门。名曰按云庵。
旧有梯。人蹬蹑可到。
昔太乙元君修道于此。其太一泉水。
伏流其下。东为济水。
其泉次南有一岩。曰紫金堂
轩辕黄帝驾憩于此。沿堂侧其道径甚崄。
至一石门。侧身可上。
乃止坛顶。其门名曰东天门
门东有换衣亭。坛顶上有三清殿
东西有廊庑。坛畔有四角亭。
临崖百尺。凭阑四望。
南视嵩峰少室。大河如带
西有王附山。东北有王母三洞。
东北隅有一石。长丈馀。
阔尺许。突出崖头。
下深百丈。登坛人供侍香火。
朝拜王母三洞。心有恐怖者不敢上。
石名曰定心石。北望析城山
东北望太行。东观日出。
如生沧海。四面瞻视。
偫山卑如邱阜。方显洞天之独尊。
高表神仙之圣迹。坛东一峰甚秀。
名曰日精峰。坛西峰名曰月华峰。
峰南一平岭。号曰蹑云峤
下有一涧。名曰避秦沟。
西南下十八盘。次南曰仙人桥
东有伏龙岭。南一小峰。
名曰鸡子峰。次下仰天池
次南路有歇息亭。自坛顶至上方院八里。
又曰中岩台。乃司马子微修行游息之所。
前下紫微溪。至阳台观八里。
中有仙猫洞不老泉。观东有燕真人洗耳井仍存。
阳台观东北百馀步。俗呼燕家泉。
其观前分八冈。名曰八仙冈。
司马承祯天师河内温城人也。
西晋司马宣王之后。今温县西二十里招贤城是也。
尚有晋三帝坟在焉。唐睿宗皇帝玉真公主好道。
师司马天师天师天台山紫霄峰
睿宗宣诏住上方院。其司马初师嵩岳潘师正
师正茅山王升真。升真师华阳隐居陶仙翁。
其四世不失正道。唐明皇即位
开元十二年修阳台观。明皇御书寥阳。
殿榜。内塑五老仙像。
阳台有钟一口。上篆六十四卦。
曰万象钟。有坛曰法象坛。
有钟楼名曰气象楼。殿西北有道院
名曰白云道院。司马号白云先生
有亭曰松亭。有先生庙堂。
先生撰文一部。曰白云记。
篆书别为一体。号曰金剪刀
流行于世。先生未神化时。
注太上升元经及坐忘论。亦行于世。
至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有双鹤绕坛西北而去。
彼时白云自堂中出。闻箫韶之声。
先生显化之验也。王屋县崔日用闻奏。
明皇异之。先生神化时年八十有九。
谥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白云先生
堂西壁上画先生游行。乘驾黄犊车。
白云步步相随。观西有山神庙
王屋山神也。天宝年。
其神用阴兵助郭子仪安禄山。后明皇封为总灵明神天王
仍敕修其庙。观南有太山庙
王屋县西八里有藏花洞。其水春绿夏赤。
秋白紫。水味甘美。
坛东南附山名青罗峰。下有青罗仙人观碑存焉。
坛北有五斗峰。通麻笼药匮二山。
王屋山中有洞。深不可入。
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
药匮山次东有赵老缠。昔赵真人修道于此。
及四真人炼丹于此。有石室二十馀间。
霍仙人修炼于此。名霍师堂。
坛东南有山名齐岭。下有山名垂簪峰。
又侧有清虚小有洞。洞内周游万里。
昔唐建三清殿清虚观。其洞内有因兵火。
居民避乱。秽气所触。
民出洞后。有石落。
塞合洞门。真诰云。
其洞中日月。昼夜光明辉映。
朗接太虚。与外日月无异。
此乃为日月伏根也。日曰神精。
月白阴精。明照在洞天之中。
天亦高大。星宿云气。
无草木万类。洞宫之中。
有金玉之殿。及多宝贝黄金。
琉璃琼璧。不可名状。
有五阙五山。加于五岳。
上生紫林方华。星髓金津。
碧毫朱灵。夜粲细实。
并壶中洞天之所生也。人得食之。
乃长生神仙矣。洞主王君。
掌校仙籍。善恶之录。
处事其中矣。太素三元上道君遣青真左夫人郭灵盖右夫人杨玉华。
赍神策玉玺见授王君。为太素清虚真人。
领清虚小有洞天。王分主四司。
左保上公王屋山。洞天之中。
给金童玉女各三百人。掌上清玉章太素。
宝元秘籍。上品九仙灵文。
山海妙经。尽掌之焉。
又总洞中明景三天宝录。得乘龙跨虎。
金辇琼轮。八景飞舆。
出入上清。受事太素。
寝宴太极也。小有洞天者。
乃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宗首也。仙都所宗。
太上所保。故重其任。
以委偫真矣。元始天王曰。
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
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岭东一山。
名曰玉阳山山东次南有瀑水如练。
长百尺。落半崖。
涧下有深潭。名曰撺钟浤。
其山名西玉阳山都宫东北有山名东玉阳山。
山有洞深百尺。国家时投金龙于此。
洞旁有一憩鹤亭。高数丈。
上有鹤迹存焉。昔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与师浮邱公游天坛回。
憩鹤于此。天坛四面附山。
峰峦涧岭。泉谷胜迹。
总目于石。颂曰。
王屋天坛福地元。清虚小有洞天仙。
无穷胜境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传。
青城山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二
神州之内有名山。
五岳列于五方。
山海经所谓五岳各领名山三百六十。
凡一千八百。
神仙洞室。
福地灵墟。
显于仙经。
载于方志。
其山皆上应列宿。
傍系星官。
上帝俾正神所居。
以司善恶。
邦国祥沴。
咸所主焉。
亦犹太山为角宿之根。
咸池为方城之险。
嶓冢应于井络。
魁首属于井陉者也。
自方圆肇基。
融结定位。
众山波属。
以镇一隅。
之山近江源者。
通谓之岷山
连峰接岫。
千里不绝。
青城乃第一峰也。
按汉书及传记。
岷山之下。
沃野有蹲鸱焉。
灵宝经亦云。
地出美
名曰蹲鸱
阚骃十三郡记称蜀郡西尽岷山
华阳国志称蜀郡北接岷山
斯则青城峨眉
为坤维之巨镇也。
岷山导江
但导其流。
非谓江源出于岷山矣。
福地记云。
青城山高三千六百丈。
周回五千里。
有甘露芝草
天池醴泉
玉匮经云。
黄帝封为五岳丈人。
乃岳渎之上司。
尊仙之崇秩。
一月之内。
偫岳再朝。
六时洒泉。
以代晷漏。
一名赤城山
一名青城都
一名天国山
亦为第五大洞宝仙九室之天。
对之西北。
岷山之南。
偫峰掩映。
牙相连接。
灵仙所宅。
祥异甚多。
任豫益州记云。
岗峦岩㟧。
连亘千里。
上有仙都
地理志云。
西徼之外。
江水所出。
彭青城
连峰下绝。
李膺记云。
入山七里。
至赤石城。
有羊马台三师坛。
上五里至瀑布水涧。
二百步有二石梯。
有一石
高三丈。
过二石门
绝崖数百丈。
下起常道观。
高峰下有水。
六时洒落。
东北有二石室。
名龙宫
可容百馀人。
从龙宫过至石室。
名龙桥
又有一梯。
洞穴深浅。
莫知所极。
西北有石室。
宛然见存。
又有黄帝坛石天地。
上圆下方。
阔一丈二尺。
有十二角。
观东有石日月。
各阔五尺。
厚一尺二寸。
相对。
柱上乌兔烁炜。
方圆磅礡可睹焉。
五岳真形图云。
洞天所在之处。
其下别有日月。
分精以照。
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二百馀步。
其峰危竦相对。
桥在峰首。
其桥中半渐渐促小。
可六寸。
长一丈五尺。
两边悬崖。
俯临不测。
山傍有誓石。
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
朱笔画山
青崖中绝。
今崄断石并丹色。
阔二十丈。
深六七丈。
望之赩然。
福地记曰。
青城山赤石如鹿形。
今誓石多有如野兽之状者。
又云。
天师赤城崖舍中。
即今石室也。
观北上十馀里。
有亭台孤耸。
独秀霞表。
名曰轩辕台
下望诸山。
如蚁垤焉。
连抱之树。
有若也。
此台非得仙之人。
不可居之。
观前有灵灯。
斋日必见。
或五或三。
亦无定数。
常因元宗皇帝道士王仙卿就黄帝坛修醮。
其灯遍山。
僖宗皇帝幸蜀之年。
山中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
神灯千馀。
辉灼林表。
其山逸士高人。
多所憩息。
葛稚川神仙传云。
仙人李阿
朝游成都市
暮宿青城山
宋大明中
道士杨超远。
秀才元规
亦居此山。
唐有逸士冯廓王仙柯
于此修道。
皆有感降。
玉真公主
肃宗之姑也。
筑室丈人观西。
尝诣天下道门使萧邈字元裕受三洞秘法箓。
游谒五岳。
寓止山中。
就拜灵峰于宝室洞前。
有仙云五色元鹤翔舞焉。
此山前号青城城峰。
后名大面山
其实一耳。
同体异名。
犹岱之天台
亦谓之桐柏也。
东北临皂水
西南亘平川。
西枕黑溪。
北拒洄水
洄水今在蕃界。
大面之顶。
去平地七十二里。
为兹山之主。
非常人所到。
灵禽异兽。
奇花仙草。
靡不有焉。
其上琼楼仙室
金阙玉堂。
得道之人。
造之乃见。
非凡俗所窥也。
有七十二小洞。
应七十二候。
有八洞。
应八节。
第一太乙洞
第二九仙宝室洞。
第三娑罗洞。
第四高台玉室洞。
第五麻姑洞。
第六宝园洞。
第七圣母洞。
亦名圣主洞
第八都督洞。
亦应八卦。
以通八水。
其中五大洞。
上应五星之宫。
乃五行五常所化也。
瑶林宝树。
金沙玉田。
水清而甘。
草灵而秀。
上清记云。
神仙王方平
仙士万五千人。
以镇兹山。
又云。
洪崖真人隐居其内。
宁封先生栖于栖北岩之上。
黄帝师焉。
请问三一之道。
先生曰。
吾闻天真皇人被太上敕。
近在峨眉达三一之源。
可师而问之也。
因以龙蹻经授黄帝
黄帝受之。
能策云龙以游八极。
乃筑台其上。
拜宁君为五岳丈人。
使川岳百神。
清都受事。
乃入峨眉北岩
受皇人三一之道。
周旋海岳。
车辙存焉。
又有得道仙民。
游散未受职者。
分居诸洞之中。
绝峰之顶。
烟云常覆之。
每日晴霁。
才六七度。
四面山峰。
各有名字。
载于图经矣。
宫词 其二十一 唐末宋初 · 宋白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双双金刹出宫墙,内寺幡花散道场。
妃子不来春雨细,玉真公主代行香。
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 初唐 · 李旦
 出处:全唐文卷十八
营建创造。必有所因。
岂欲劳人。盖不获己。
朕顷居谅闇。茕疚于怀。
奉为则天皇后东都建荷泽寺西都建荷恩寺。
及金仙玉真公主出家。京中造观。
报先慈也。岂愿广事营构。
虚殚力役。朕每卑宫菲食。
夕惕宵衣。惟木从绳。
虚心启沃。所欲修营两观。
外议不识朕心。书奏频繁。
将为公主所置。其造两观并停。
其地便充金仙玉真公主邑司。令窦怀贞检校
所有钱物瓦木一事。以付公主邑司收掌
诸处供两观用作调度。限日送纳邑司。
朕当别处创造。终不劳烦百姓。
此度修葺。公私无损。
若有干忤。当寘于刑。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题石壁应制 唐 · 张说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绿竹初成苑,丹砂欲化金。
乘龙与骖凤,歌吹满山林。
爽气凝情(一作波)迥,寒光映浦深。
忘忧题此观,为乐赏同心。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唐 · 张说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引用典故:鹡鸰
池如明镜月华开,山学香炉云气来。
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飏出凤皇台
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
鹜池(一作寻)九达龙岫对层(一作重)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
凤楼遥可见,彷佛玉箫声。
忠王皇太子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三十八
维开元二十六年岁次戊寅七月戊寅朔二日己卯
皇帝若曰。
于戏。
受天命者。
皇王之业大。
为国本者。
储副之位崇。
所以上承宗祧。
下固黎献。
咨尔开府仪同三司单于大都护河东河北道行军元帅朔方军节度大使兼关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等使上柱国王玙
幼而夙成。
长有宏量。
佩服仁义。
周旋礼乐。
忠孝极于君亲。
友爱闻于兄弟。
正以率下。
谦以持盈
识洞于微。
智周于物。
通刑政之大体。
备文武之殊能。
果于积德。
乐于为善
凡此数美。
常试皆能。
岂矜知子之明。
谅曰至公之义。
况复仰稽天道。
俯察人心。
立长则顺。
天所助也。
议才则贤。
人之望焉。
是用命尔为皇太子
往钦哉。
尔其敬膺典册。
无忘戒慎。
思创业之艰难。
知守器之为重。
作贞万国。
允协重明。
以扬烈祖之耿光。
永贻后嗣之成式。
可不慎欤。
玉真公主 其一 752年 盛唐 · 高适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一子千年见
常言龙德本天仙,谁谓仙人每学仙。
更道玄元指李日,多于王母种桃年。
玉真公主 其二 752年 盛唐 · 高适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引用典故:轩皇
仙宫仙府有真仙,天宝天仙秘莫传。
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盛唐 · 王维
五言排律 押麻韵
引用典故: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一作匝)地回鸾驾,缘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一作留)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其一 730年 盛唐 · 李白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
引用典故:弹剑 金张
(一作愁)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沈沈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其二 730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终南山
引用典故:沧洲 漂母 一斛槟榔 相如鹔鹴 丹徒布衣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卨和天人,阴阳乃(一作仍)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
欲往咫尺涂,遂成山川限。
潨潨奔溜闻(一作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玉真公主山居 盛唐 · 储光羲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引用典故:武陵 沁园
山北天泉苑,山西凤女家。
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杜鹃行 唐 · 杜甫
 押虞韵
引用典故:口流血 蜀天子
君不见昔日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一作为)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一作头)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一作惟)摧残始(一作如)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上元元年七月明皇迁居西内,高力士巫州,置如仙媛于归州玉真公主出居玉真观明皇不怿,因不茹荤,辟谷,寖以成疾。诗云“骨肉满眼身羁孤”,盖谓此也)
玉真公主朝谒应□□真源宫受□□□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 唐 · 蔡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皇上□□□天下之卌载也。物归混茫。
人□太璞。故我元元圣祖□服龙驾云□□□天明示真□锡以宝符灵命。
国祚嘉祥。所谓纯嘏丕业。
永昭于左契矣。明年春三月既望。
乃诏上清元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长公主。有事于雍都□□宫洎名山□岳亦既(阙十一字)无休也公主承天恭拜受命鬷假(阙七字)所以履虚□而昭炯戒也。
于是浮函关之紫气。望帝乡之白云。
登华□□□睢及涣驱驰百灵。悠□千里□□月届于□宫□恳宣□□诚□若□奠□圣敬之□德□皇心之在人精意□□休□□迹□先天后庙有朱文隐成太字。
垂八角之□□□□□宫有飞龙跃□重泉□□井之瑞。既而□金□河图则天地合莫。
贞明连曜。或潜虬吐液以澄映。
仙鹤萦空而鸣舞。紫霞散坛。
彩云拂树。允所谓降福穰穰。
惟休于无疆。若是其至矣者哉。
回□□旋□□太室扪日□步元州挹上清羽人焦真□于中峰绝顶。访以空同吹万之始。
丹田存一之妙。不逾月。
又将朝于王屋之天。以及仙人台
北岳洞灵宫胡先生贲□来会。先生文离其德。
骨乂其容。河眸彻照。
岳犀横偃。思□□宝声动天庭。
廿五人独守贞于恒代。卅六洞远陟降于清虚。
公主因斋心顺风。膝行避席。
请受八箓三洞紫文灵书。先生并虚已□□□□冥合遂以是月下宿甲午子夜。
象设坛宇。星陈香灯。
以金宝盟天。霜罗荐地。
时也烟霏夕霁。□罟朝彻。
林外如有灵官(阙一字)仪。法位周列。
箫管清籁。□□□发倦成希微髣髴观□□□洒万水飒然□音而坛无摇旌。
灯不□焰。公主于是官三极。
府百神。左右不戒而严。
肃如也。洎乙未丁酉。
异夕同符。皆有甘露夜零。
珠明玉润。华满庭树。
□龙人□□□台下有泉石□□□纷纶□□殆不可测。每有至人。
精思遐感。则霜韵潜鸣。
乃五月辛丑之夕。公主□□文□玉□钟声□□发深底远□□韶自暝达曙。
舂容不绝。壬寅佩五老真印杖八威神□瑞五岳灵飞六甲传豁□□□或日月交辉。
或烟霞动色。晃朗天宇。
扬光仙山。至若□阴□□□□云□郁仪结璘之录□□宴景之道则有□公□保三□□司皆降飞云□朝(阙七字)授□□冥感□□故署仙格曰玉真万华真人□有命自天。
理□□□甲辰宫功受祛□□解散□有祥烟蓬蓬。自中坛而起。
□神□羽驾归飞于太空(阙八字)徐转公主□鸣□大鼓□□□延□□之迄乎居室矣。是岁东周炎冗。
自春徂夏。人□□力野无良苗。
公主□仙□□洞府□炉□□□□□刚俾夫金龙驿传壁奠□礼(阙七字)流盈尺故当时远近。咸谓之为公主雨焉。
则知大德苞于经济者。其惠也广。
行通于神明者。其感也深。
自非降□彤庭。孕灵金格。
持受无□□为至人。则曷能静该□道□□□天祐祈诚必应。
休有明徵者哉。公主法号无上真字元元。
睿宗大圣贞皇帝之十女。今上之□□妹青□□□□□洞虚□葆□元门而祯符不一。
年十二岁。当景云之初
始受□道于括苍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
□乌三刻言皆口授。旨以神融。
故□□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今见事载青史。
辞编玉谍。西京□阳□之楼观者。
昔文始先生尹真人望气之所。山水厔盩。
苍苍古墟。峥嵘丹宫。
后圣有作。公主以□□天宝之前岁孟夏月。
佩采灵之印。混□□之心。
能自存真。斯焉悠处。
若然者七日。而所居精室。
卿云覆之。有二青衣玉童自云来拜。
因而动承指使。常在左右也。
□仙格之称不其□□自是□□□之□□□□□□踵息听道遗形绝粒。动无违事矣。
不□□□能周□万象遍索偫岳。得于兹山焉。
夫此山者。隐元阳小有天洞环合曾翠淩□□□□□腾赤霄□□□□□□丹□而□□□□昔王子晋举手缑岭。
息驾于斯者。诣天坛凡卌里。
傍连大行□□千□□□皆秀孤松自烟。况其呀谷攒峰。
玉林瑶草。可名言也。
公主未笄□□为采真人居□门□□□□□□丹灶□日药园长春白水□□□□卷石可以□□也主上前年挥洒宸翰。光题宝额。
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
为灵都观。公主爰游爰处将廿年。
功行已成。升仙阶近。
故凡五□真录□□植□合□移步□□□如□□□□之轻举元默天□盖□愿祝尧不能忘魏。是知无往不适。
与□道为徒者。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焉。
有若监度保举中岳三洞鍊师□□□王玉京同法坛西岳道士敬延寿。中岳内谒者监元暹
王屋李拯。官寮道俗。
莫不咸同盛观。时东京法众元元观主王虚贞等。
□金□□灵封陪□乎绛节之前。倘佯乎碧宇之外。
□□□会□声扬言庆大君受祚于元元。大妹同符于女偊。
咏歌不足。愿纪斯文。
玮幸得奉辞瑶坛。舐札仙府。
辄敢扣冲寂。搜窅冥。
昭列元猷。□兹□□诚惭□翰或愧当仁。
时昭阳记岁蕤宾贞月。有唐天宝十二载也。
玉真公主影殿(一作题安国观)。(一作卢尚书诗) 中唐 · 卢纶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夕照临(一作闲)窗起暗尘,青松(一作锁)殿不知春。
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
宫词一百首(并序)(录五十首) 其三十 明 · 王叔承
七言绝句 押青韵
西清环佩水泠泠,片月初生云母屏。
却遇玉真公主到,碧萤飞照蕊珠经。
张果引谚明皇欲以玉真公主先知之,引此以辞。) 唐 · 不详
 押麌韵
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